陜西日報5月23日4版要聞以《科技成果轉化效益為主要評價指標》為題,報道我校落實“陜九條”精神,改革教師職稱評審辦法,促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助力陜西追趕超越。

全文轉載如下:
陜科大改革教師職稱評審辦法
科技成果轉化效益為主要評價指標
本報訊(記者 呂揚 通訊員 杜楊)日前,陜西科技大學新的教師專業(yè)技術職務評審辦法,增設“社會服務型”教師職稱評審類別,“社會服務型”教授、副教授的評審以申報者的科技成果轉化效益為主要評價指標,對其發(fā)表收錄論文、主持縱向項目、獲獎等級等指標不做硬性要求。
新修訂的《陜西科技大學教師專業(yè)技術職務評審工作實施辦法》進一步凸顯科技成果轉化這一核心要素,以改革職稱評審辦法引導科研人員專心結合國家與地方社會經濟問題、技術問題進行應用研究,提供咨詢服務工作,以自主知識產權幫助提升行業(yè)產業(yè)競爭力。在教師高級職務評審體系分類中新增“社會服務型”,申報對象為從事市場應用研究和協同開發(fā)、技術推廣的教師,以科技成果轉化效益為主要評價指標,對申報者發(fā)表收錄論文、主持縱向項目、獲獎等級等不再做要求。此外,原有的“教學型”“教學科研型”評審類別中也將科技成果轉化效益列入可選條件。
“學校的新辦法大大增強了我們評職稱的競爭力,也讓許多老師看到了在高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廣闊前景?!被瘜W與化工學院一位長期從事產學研合作的教師說。
(核稿:崔楠 編輯:杜楊)